荣昌折扇_荣昌区图书馆
 
荣昌折扇
荣昌夏布
荣昌陶器
荣昌天主教堂
岚枫森林公园
螺罐山
路孔古镇
羊肉汤
卤白鹅
铺盖面
 
题名 作者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地方特色 >  
     
 
荣昌折扇




      荣昌折扇源于宋代,于明朝永乐年间已形成一定的规模。据清光绪十年(1884)所修的《荣昌县志》载:“闻折扇(又称“聚头扇”、“撒扇”)始于永乐中,因朝鲜进贡折扇,上喜其舒展之便,命工如式为之,邑中职此业者不下千家万户。每年春旬各郡县客商云集于斯,贩往他处发卖。”又据明清史学家谈迁(1593—1657)《枣庄朵俎》记载:顺治十二年,皇上命四川布政司造进贡扇并开列折扇式样如龙凤舟船扇,七夕银河会扇等,查蜀产扇,首推荣昌,别无二地。说明当时的荣昌折扇已成朝廷贡品。
据1979年在荣昌县城发现的“颖风公所”碑考证,清道光二十二年(1842)荣昌折扇业成立“颖风公所”(颖风会),这标志着荣昌折扇的生产由家庭副业转向专业生产。此时,荣昌折扇已是生产的鼎盛时期了。光绪年间,县城中专业扇铺有二百多家,生产半成品的摊子老板百余户,专业生产人员两千多人,年产各种折扇四百万把,远销云、贵、陕等地。材料上采用棕竹和楠竹,制成棕竹扇或全楠扇,折扇生产进入高潮。
随着清王朝的崩溃进入民国时期,制扇量有所衰减,荣昌县内在此期间的经营商号为六十余户。但工艺有所提高,绸面串子、水磨夹子、雕嵌、漆面、泥金、金粉写画等品种十分流行。此时的折扇已远销东亚及欧洲等地。
新中国成立后,荣昌折扇走向了集体经济,于1955年成立了荣昌县折扇手工业合作社。生产工艺在继承、发扬传统手工艺的同时,采用新工艺,由原来的正棕、全楠、皮底、硬青、串子五大类一百五十四个品种增至十大类,即新增全棕、檀香、羽毛、胶质等345个品种。
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,电扇和空调逐步走进普通百姓家庭,折扇的清热消暑功能逐步被取代,生产企业由此倒闭。现虽有少数装饰折扇面世,但多数未按传统方式制作。目前,能够按传统工艺流程制作荣昌折扇的只有三、四人,且年事已高,濒临灭绝。荣昌折扇的主要代表作是:传统的黑纸扇和棕竹扇,绸扇和夏布扇。
折扇主体分扇叶和扇骨两大部分:扇叶分黑白两种,扇骨包括扇夹和扇心。扇叶取材于书写纸、净水对方纸、宣纸、绢丝及夏布等;扇骨取材于棕竹、楠竹(毛竹)、檀木、骨科、胶质、湘妃竹及乌木等。
一、荣昌折扇的种类:
(一)按用途划分
主要有三种:一种是实用型产品,它长度是按5.5寸至10寸十种规格制作;一种是装饰型产品,它的长度按50厘米至200厘米十一种规格制作,这种产品的扇夹一般要加以雕刻、镶嵌、漆面等处理,扇面一般是名人手书的书法或国画;还有一种是表演型产品,是专为舞蹈演员表演使用而设计的。
(二)按扇叶划分
1.纸扇
传统的纸扇主要是黑、白色两种。
黑纸扇是荣昌折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。它的重要原料是由松烟和鲜桐子通过浸泡、过渣处理配制的黑色自带粘合济的膏水,制成的纸扇不霉变、不脱层,即使在水中浸湿也能完好无损,有“晴天一把扇,雨天是把伞”之说。
白纸扇则是不加松烟配制的膏水。当然,也有用天然色素浸泡扇面染成彩色制成的折扇。
2.绸扇和夏布扇
分别用绢丝和夏布作为扇叶的折扇。在扇面上作书画作品具有特殊的效果。
(三)按扇骨划分
1.棕竹扇
棕竹扇又分棕玉扇和全棕扇。棕玉扇:两匹大扇夹是棕竹,扇心是楠竹,把扇心精选加工成颜色一致的水磨全玉骨;全棕扇:所有扇骨全是用棕竹片制作。棕竹本身是黑红色,用它做成的扇骨经过抛光及油熏后,花纹清晰美观,自然呈红豆木纹,黑里透红、发亮,几百年一直受人们青睐。
2.檀木扇、乌木扇及象牙扇等
扇夹每把只有两片,而扇心少至8、9片,多至36、40片不等,要按所制规格而定。扇夹一般以楠竹(毛竹)为主,也有动物骨料,乌木,湘妃竹,黄竹等原料,档次高的有象牙,紫颤木,黄花梨等。沈德符《万历野获篇》中说:“吴中折扇(指江浙苏杭扇)风凡紫檀象牙者均目为俗制,惟棕竹,毛竹者称怀雅物。”荣昌折扇亦以生产棕竹,毛竹扇见长。
荣昌折扇的特殊形式:串子。折扇的扇叶是由两个扇面合起来构成,中间穿插扇骨。串子是裱糊扇叶时预先在穿扇骨部分不上胶粘剂,以后直接穿上扇骨就行了,这样,串子的扇叶是能取掉的。例如,你认为某把扇叶上有纪念意义的题词、字画等具有收藏价值,你可用清水润湿后把扇叶取下来,也可另外换上更好的扇骨。
一、有丰富原材料优势的特征
因为盆地的降水充沛,适合各类优质竹类生长,加之造纸业也很兴旺,各类制扇材料可以就地取材。
二、独特的工艺特征
早在宋代通过学习借鉴,逐步发展为自成一体的制扇技艺,凝结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。各个工艺流程都十分复杂,师徒之间口传心授延续技艺。
三、产品的艺术特征
荣昌折扇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,无论述造型还是其扇面、扇夹的装饰。也是书画作品的特殊载体,历史上国画中的扇面画就是一个充分体现。
四、生活中的实用特征:由于产品精致典雅、小巧玲珑、易于携带、清暑消热等优特点。它是我国民族传统及美术工艺装饰的独特产品,素享盛誉,是中国三大名扇之一。
一、历史价值
通过对荣昌折扇研究可以丰富我国历史上人们的生活习俗内容,也可以通过扇面画和雕刻等内容研究历史。
二、文化价值
荣昌折扇本就和书画、雕刻、装饰结合为一体的。
三、科学价值
各个工艺流程十分复杂,从选材料到完成制作,涵盖了多个科学领域,比如材料的物理性、胶粘剂的化学性、产品的生物防虫等;只能靠言传身教来掌握其适度,无法现代加工方式来描述。
四、经济价值
荣昌折扇是我国民族传统美术工艺装饰的独特产品,尽管由于社会进步,折扇的清暑消热之实用价值现已逐渐消退,但因其雕刻制作精细及书画艺术在扇面上的展示,如挂扇、书画扇、舞蹈扇等,仍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。
荣昌折扇的生产,由于原辅材料的稀缺,如原折扇生产要一道桐子油,现桐子稀缺,只有改成米汤来替代等,再加上技术人才、工资报酬、市场价格等原因,使其面临濒危。特别是传统黑纸扇和棕竹扇都濒临绝产。
近二十年来农村土地下放到户,种桐树经济价值差,已成长的桐树先后被砍伐至灭迹。早在1978年已停止收购鲜桐子和生产传统黑纸扇。以后生产的黑纸扇均为代用品,如胶水扇、聚乙烯醇配制101胶水等质量远远不及传统扇。一是易变型,纸面易破碎;二是遇水脱层等。另外使用一种黑色纸浆造的纸,用浆糊裱糊成黑纸扇,质量更加低劣。再加上传统黑纸扇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,年青人怕脏,工资收入相应较少,是导致传统黑纸扇濒危状况的主要原因。
棕竹是制作棕竹扇的主要原料。棕竹目前已由农林部颁发的国家二类保护植物,禁止砍伐。近10年来棕竹原料无法再买到,只有改为慈竹,少量改为楠竹来替代。目前能做棕竹扇技术的老艺人只有两三人,年青人又不愿学习全棕扇的制作技术。制作全棕扇主要是手工技术,顺花纹撇火造型,榨棕夹全凭人工掌握力度,榨厚、榨薄、粘接等技艺十分复杂。以上问题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解决,这些技艺将有失传的危险。
1.进一步全面深入地开展普查工作,彻底摸清荣昌折扇发生、发展的历史沿革、规模、行销范围,著名作坊的兴衰、艺人的基本情况,使用工具的具体做法及制作技巧、制作的口诀、行规、民俗等全部内容,同时做好相关物品的征集工作。
2.将普查所获资料进行归类、整理、存档,与原有的资料一起进行编排存入数据库,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。
3.进一步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工作,重点对濒临失传的黑纸扇和棕竹扇的工艺进行研究,编纂《荣昌折扇志》、《荣昌折扇技艺》、《荣昌折扇故事集》等书籍。
4.保护身怀绝技的老艺人,成立专家指导小组,发挥他们的“传帮带”作用,培养年轻一代人才。
5.继续与县各中小学做好基本知识普及教学工作,由老艺人讲授,实现荣昌折扇及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扬。
6.建立棕竹种植基地,确保传统折扇生产原料的供给。
7.建立折扇陈列馆,更好地展示荣昌折扇的风采。包括折扇生产作坊及器具等。
8.对个体作坊给予扶助,选择有经营能力、有传承条件的民间作坊进行重点扶持,从技术和业务上给予指导帮助。
该项目于2007年5月由国务院颁布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
 
     
馆长信箱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
Copyright © 2006 - 2009 Rong Chang Library. All Rights Reserved
版权所有 © 荣昌区图书馆 渝ICP备17007927号

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19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