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期书单里,既有著名作家余华的长篇代表作《在细雨中呼喊》,也有浙江大学教授蔡天新的科普力作《数学的故事》;有教你更好掌握语言力量的《改变人生的谈话》,也有带你感受艺术之美的《爱的教育·丰子恺艺术启蒙课》……春天正是读书天,准备好了就出发吧!
《在细雨中呼喊》
●作者:余华
●出版社:作家出版社
记忆的碎片在细雨中纷飞
《在细雨中呼喊》是20世纪90年代经典文本,是余华的第一部长篇力作。小说描述了一位江南少年的成长经历和心灵历程。《在细雨中呼喊》的结构来自于对时间的感受,确切地说是对记忆中的时间的感受,叙述者天马行空地在过去、现在和将来这三个时间维度自由穿行,将记忆的碎片穿插、结集、拼嵌完整。
荐书人说 ▶▶▶
郑劲松(西南大学档案馆副馆长):
《在细雨中呼喊》是余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,发表于1991年。他因这部小说于2004年3月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。“细雨”是余华笔下的时间意象、记忆意象,更是命运意象,也是小说语言的一种象征基调。主人公“我”——孙光林从小生长在一个不和谐家庭。极度压抑的养父因为婚外恋丧命,养母离家出走,孙光林再次陷入被抛弃的命运,恐惧之中12岁的他又回到南门……作者以儿童视角回忆了“杂乱无章”的童年生活和成长过程中对生命的诞生、挣扎、毁灭的认知,揭示、剖析了旧社会底层人物的无常命运、复杂家庭关系、多重人性和荒谬的生存状况,处处弥漫着不确定性的幻灭、孤独与忧伤。
《数学的故事》
●作者:蔡天新
●出版社:中信出版社
无论数学还是诗歌,它们的故事和触角遍及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,以及历史和生命的每一个瞬时。这本书分为三辑,讲述了20个如诗歌一般优美的数学故事。甲辑是中外或者东西方合一的7个数学故事;乙辑是8个有关数学家的故事,涉及10多位专业或业余的数学家;丙辑围绕5个数学问题展开,有趣但又有一定的挑战性。
荐书人说 ▶▶▶
丁伯慧(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创意写作学院院长):
用今天的话说,本书作者蔡天新是一位“斜杠中年”,他是浙江大学数学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同时也是一位诗人、作家,旅行者、摄影师。他的人生丰富而有趣,这样的有趣也让他笔下的文字寓教于乐,妙趣横生。
现代中国人不一定理解数学对于科学史的意义。在古希腊,数学从某种意义上,可以说是一切科学的基础。而科学,正是古希腊人寻找那种“确定性知识”的工具。在柏拉图那里,数学是神圣的。他甚至批评当时的两位物理学家把数学这种纯粹的学问用在物理上,使之功利性。在这个意义上,《数学的故事》不仅是一本关于数学的妙趣横生的故事书,还是一本了解数学是什么的科普书。
《还原真实的美联储》
●作者:王健
●出版社:浙江大学出版社
真实的美联储是如何运行和发挥作用的?本书对美联储的历史背景、政策目标、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进行了全面客观的描述,对读者关注的有关美联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,并澄清了对美联储的常见误解;可以让读者了解真实的美联储是如何运作的,进一步理解美联储如何在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影响和发挥作用。
荐书人说 ▶▶▶
沈冰(西南大学智能金融与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、教授):
这是一本介绍和分析美国中央银行的书,通过平实流畅、深入浅出的分析,还原了美联储的真实面目,可以澄清大众对美联储常见的一些误解,有利于重新认识和了解美联储的影响和作用。同时,本书还对当前全球的热点经济问题,比如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、欧洲债务危机、美国次贷危机、全球贸易失衡、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客观评价。本书通过梳理热点经济问题背后的经济学逻辑,为理性看待常见的经济问题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,有助于大家了解一些饱受争议的政策背后真正的经济学逻辑。
《爱的教育:丰子恺艺术启蒙课》
●作者:丰子恺 宋菲君
●出版社:中信出版社
如何用艺术滋养孩子
丰家长外孙宋菲君,18岁以前生活在外公丰子恺身边,完整地受了丰子恺的艺术启蒙教育。本书收录丰子恺关于艺术启蒙的文章,以及宋菲君回忆他亲历的爱与艺术的滋养,祖孙两代的文章遥相呼应。丰子恺亲笔信、手迹、速写本等珍贵资料均是初次面世。
荐书人说 ▶▶▶
唐雪梅(重庆两江新区金州小学教师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):
丰子恺是儿童的崇拜者,他热爱儿童,亲近儿童,理解儿童的心理。他认为儿童就像株株冬青,不应该用一把大剪刀,把冬青剪得一样高低,千篇一律,而应当让冬青或高或矮,呈现它们的自然姿态。所以,教养孩子,只需教他永远做孩子,永远不能失去其孩子之心。
作为丰子恺的长外孙、丰派漫画第三代传人,宋菲君回忆了自己18岁之前在丰子恺身边的生活:听京戏、画漫画、玩“飞花令”、上“课儿”……丰子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细节在文字中遥相呼应。他爱世间万物、爱艺术、爱儿童,通过日常言行中将艺术和知识浸入孩子们的骨血,影响孩子成为懂审美、会生活的人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丰家的家教模式虽很难复制,但教育理念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。